詩人向陽今在台北舉行「四季」詩集分享會,和詩迷分享多首詩作背後的創作故事,但他不希望「四季」仍停留在出版的1980年代,認為通水管應拋開當年政治隱喻,重新感受詩句的意向。「四季」的寫作源自於向陽1985年應邀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參加「國際寫作計畫」3個半通水管月的發想,接觸來自40多國作家及作品,深感必須透過詩作表現台灣特色,於是醞釀以24節氣為台灣寫出24首詩。受到外國文學作通水管品刺激後,向陽的「四季」書寫土地、風物、都市、時事,表達對大環境的感受,透過象徵、隱喻、歌詠、鋪排、反諷等不同筆法,試圖表現出1通馬桶80年代處在大環境轉捩點的台灣。在「四季」每篇作品表現不同色彩與心境,字句流露向陽對土地的情感,堅持寫作保有鄉土的內容,通水管「台灣詩人寫詩就要有台灣的感覺,這樣的詩才是台灣的詩」。他今天秀出回文詩「小滿」手稿,並當場讀詩,坦言這首詩想表現無止盡通水管不斷輪迴的概念,描寫他熟悉的台北植物園中荷花池的景象,加入他當時所見所聞的青蛙、烏鴉等,這首詩也是他自認寫詩最容易的一次。通馬桶接著介紹「大雪」時,他回憶,1994年曾被歌手黃韻玲徵求他同意,欲使用「大雪」的詞,搭獨特曲風,唱出孤獨、無依的感覺。對於當時第通水管一次被流行音樂界看中,向陽內心十分開心,「當年的歌手幾乎不找詩人的詞」。「大雪」以流淚、流盪、流散、流離、流浪、流失、流通馬桶血等7詞彙,傳達戒嚴年代海外「黑名單」人士的心境,而黃韻玲從愛情的角度詮釋這首詩,向陽認為,一樣十分動人。另一首詩「小寒通馬桶,則描述政治上的被害者、被虐者,但向陽提到,把政治背景拿掉,該首詩句的形式也都存在的。有鹿文化總編輯暨總經理、知名詩人許通馬桶悔之則認為,「小寒」拋開政治指涉,真正在講的是個體自由和飄移,這也是一首詩之所以雋永之處。對於30年後的「四季」再次出版通水管,向陽不希望依舊停留在1980年代的「四季」,「把當年政治隱喻丟掉,現在的四季還是存在」,並感謝出版社再次幫他重新出版「四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