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舉國上下為政治權力、分配公平及硬體建設眾聲喧嘩時,我們是否還能冷靜的看看經過幾十年的積澱,台灣如何邁向屬於自己的明天?我的經驗是,文化台灣正在形成邁向國際的推進力,儘管躁動脈搏還很微弱,通馬桶但那遠遠滾動而至的風雲悶雷卻正預示澎湃的大潮已經不遠了。最近連續聽了兩場灣聲樂團的小型演奏會,見識到這股力量!成軍才兩個多月的灣聲樂團,要做台灣音樂走向世界的推手,讓世界能演奏台灣音樂,而且是南港通水管世界最高規格的演奏來呈現。灣聲的音樂家都是在古典音樂已經登峰造極的台灣音樂家,他們想把對鄉土的感情推到國際舞台,成為古典音樂的世界級樂曲。目前灣聲樂團的首席如小提琴家梁茜雯與黃裕峰,其北投通水管樂手包括中提琴家林怡君,大提琴家歐陽慧儒等等,都深具口碑。梁茜雯是德國音樂學院最高文憑,黃裕峰是美國音樂頂尖高手,中提琴也是留法傑出演奏家,只有歐陽及哲藝是土產,但也浸淫樂界三、四十年,水準比諸歐美名通水管更有過之,足見台灣培養的音樂家只是缺乏成長的環境,水準已足追歐美。這也是這些已經衣食無憂的音樂家願意跳出來追求主體文化音樂的再進化,讓台灣雄渾的生命美學被世界看見,音樂是最具感染力的文化力量。通馬桶灣聲想做的,不僅是在音樂上的創新,也不是老歌曲的新包裝。他們想做的是:足以讓全世界主要音樂廳都可以演奏的「關於台灣的文化靈魂」過去有人嘗試過,但當時基礎還太薄弱,音樂界高手不足、社會對音通水管的胃納還太淺,沒法形成力量。今天,台灣國際級音樂家輩出,終於有機會。兩場室內小型音樂會,讓我每次都掉眼淚。從來沒有看出台灣音樂有可能如此豐富的表達它的美!李泰祥的橄欖樹,兩次都讓我感動。團長李通水管藝說:李泰祥在流行音樂中放進古典因素(如希臘音樂的裝飾音),流行跟古典,是互通互融的。走自己的路,這不是第一次,大家都記得校園民歌是怎麼崛起的?1978淡江事件是因為有位年輕人摔破一個可口可樂通馬桶子說,「我們要演唱自己的歌!」然後風起雲湧創造民歌黃金時代。現在,大陸的歌唱節目中,常用的歌曲還有一半是來自台灣的校園民歌!可見音樂是文化交流最具穿透力的台灣過去不是沒有聽音樂的的文化,但過去通馬桶有把古典音樂當作自己的文化,欣賞則欣賞矣,卻缺乏跟自己生命所在場域與土壤接軌,聽古典音樂就是歐美的那些。音樂要如何接軌?其實,在更早前,現在的古典音樂主要是開始於德奧法義,其他歐洲國家也只是聽通水管些音樂,後來,歐陸其他國家興起國民樂派,開始把古典與自己的歌曲融入,用自己的國家音樂藉由古典音樂演奏,久而久之,全世界也把北歐,南歐的音樂通通歸為古典了!可見講古典音樂「內化」到自身音樂,不算新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