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審查通過民視無線台換照案,同時否准台數科併購東森電視,兩個決定都有爭議,NCC又一次站上風頭浪尖上。民視新聞台在經營權之爭爆發時,部分節目在新聞報導與評論上,堪稱是明目張膽的倒向公司派,這種作法明確違反「涉己新聞處理原則」,按理這是NCC通馬桶最該介入管理、最重要的核心議題,也是換照與否最該考量審視的問題。但NCC不知是否因綠色執政時代到來,對這家綠色媒體不敢亦不願去管,NCC不僅「無風無浪」的通過換照案,官員竟然還說出「對於新聞台違反新聞倫理,我們(NCC)不宜直接介入,但是仍希望民視未來具體改善」。如此溫良恭通馬桶讓的言論;而會中委員的對民視的意見,官員口中講出則是「委員給民視很多期勉!」似乎充滿正面能量哩。NCC理論上應該是由行政院督導的「獨立機關」,不過,從NCC對民視違反涉已新聞處理原則的處理來看,NCC不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而是連「高高舉起」這個假動作都吝於作出,這個「中和通水管獨立機關不獨立」的表現,倒讓什想到蘇聯時的笑話:「真理報沒真理,消息報沒消息」NCC得無愧乎?至於NCC否決台數科併東森電視股權案中,NCC的理由包括:考量廣播電視產業發展與市場秩序,擔心台數科的垂直整合可能對於台灣言論多元化有不良影響,及對黨政軍持股、財務槓桿等有疑慮,而通水管定否決此案。NCC所謂的「對於台灣言論多元化有不良影響」的考量,其實是延續多年的所謂「反媒體壟斷」的思維;這個「反媒體壟斷」的運動,在當時就已顯露其局限性與偏差,今日則更已是不合時宜。台灣早已是言論自由、媒體競爭戰國化的時代,到底有誰有能力「壟斷言論市場」?從傳統的通水管大紙媒、數十個無線與有線台,再到近年出現的多家網路媒體,台灣媒體市場分眾化甚至「碎片化」的趨勢非常明確。莫說當年號稱「百萬大報」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紙媒最多只有10多到20多萬份,老三台時新聞節目動輒20-30%收視率的年代更早已成「神話」,現在即使那些號稱火熱的新聞節目,收視率通水管也只有個位數,甚至大部份在1%上下徘徊。更別提在臉書興起、自媒體當道、數位匯流加速又擴大幅度下,民眾得到新聞、觀點評論的管道早已多元,臉書與谷歌才是真正最大的媒體,NCC仍死抓反媒體壟斷教條,不僅對未來媒體前瞻演變無感,更對媒體現況無知。即使是部份反媒體壟斷者所強調,不能讓通水管一投資者同時擁有系統業者與頻道,以免「壟斷言論」,也顯得可笑而不切實際。因為電視頻道、有線電視系統早己沒落中─特別是年輕人早已少有端坐客廳看電視的習慣,他們大部份的訊息都來自網路、分享。至於對可能違反黨政軍條款的疑慮,則讓外界多少有「欲加之罪何患無詞」之感。一來,NCC在毫通馬桶證據,顯示併購資金有違反黨政軍條款的情況下,竟然以推斷性的方式,認為投資者是上市櫃公司,因此其中可能會有相關資金而否決此案,明顯是以「心證」斷案。二來,黨政軍條款實際上既不務實又不合時宜;實務上除非黨政軍資金對該企業有主導權,否則只因有投資持股即完全不能投資媒體,等於讓那些通水管稍有規模的上市櫃企業都不能投資媒體,因為各種政府基金都可能有投資。黨政軍條款當初是為了去除國民黨時期,黨政軍介入媒體經營的惡習,今日早已不合時宜、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整體看NCC審核台數科併東森案,就是一個掌管通訊、傳播等數位產業,應該是最有前瞻、引導產業往前邁進的單位,竟然新店通水管思維最舊、政策最保守的單位;台灣數位匯流腳步落後鄰國,甚至不如中國,NCC應該是「居功厥偉」吧。社會各界對國內媒體生態、新聞品質一直有許多批評,會有此情況,問題顯然不在「媒體壟斷」與否上, 更不在「黨政軍條款」落實與否上;NCC或是能從本身的政策與作為,找出一部份的答案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