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84歲的詩人鄭愁予,在寫下享譽華人世界的《錯誤》一詩時,其實年僅22歲,才剛在台灣落腳安定下來。經歷抗戰時四處遷徙的童年,詩中生動描寫通馬桶過客的心境。由國立台灣大學系統、中國時報聯合主辦的「成功之母講座」,6月15日將推出第6場,邀請鄭愁予擔任主講,分享他漂泊的人生故事。北投通水管台灣詩壇銷量第一人鄭愁予本名鄭文韜,1933年出生於山東,有「浪子詩人」之稱,曾任教於美國愛荷華大學及耶魯大學東亞語文學系,現為國立東板橋通水管華大學榮譽教授。他歷經戰亂,一路遷徙來到台灣,1968年前往美國,進入名作家聶華苓所主持的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班研究時,又因捲入保釣運動,曾長期通馬桶滯美無法返台。長期漂泊的人生經歷,讓鄭愁予的詩瀟灑豁達,卻又洋溢濃郁鄉愁,不只風靡全台,也征服了對岸,詩作銷量累積至今,仍是台灣詩壇第通馬桶一人。他的作品也被台、港、星、大陸等華語地區選入教科書,為古今漢語詩文被選最多的作者之一。把每個字當成音符鄭愁予獲獎無數,詩集永和通水管《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獲國家文藝獎,也曾獲香港國際詩人筆會、香港大學、青島海大等多所大學及中外團體頒予終身成就獎。鄭愁予的詩具有豐富的畫通馬桶面及音樂感,不少詩作更被譜成歌曲。他曾表示自己寫詩非常看重畫面及場景,把每個字當成音符來安排,追求戲劇效果。像是《錯誤》一詩,鄭愁予表通水管示:「場景在江南,時間是3月,裡面有兩個人物,一個是匆匆過境的人,一個是等待的人,戲劇效果則在最後兩句: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通水管是個過客。」報名成功之母講座「成功之母系列講座」過去曾邀請前行政院長張善政、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朱宗慶以及歌手彭佳慧等人演講,通馬桶深獲好評。這次特別邀請鄭愁予演講,講座中也將安排國立台灣大學系統的台灣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學生代表上台,進行跨世代的交流對談。 |